這次任務是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
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發射入軌后,于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日4時27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
10月9日7時43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衛星發射升空。
在兵器界,在先進戰機、艦艇、導彈等眾多“明星兵器”光環籠罩下,有一些武器裝備缺乏足夠的存在感,榴彈發射器就是其中之一。
大型對日定向裝置此次在軌試驗,只是空間站組建過程中的“首秀”,屬于它的表演才剛剛開啟。
軍艦下水后還需多久才能交付部隊?這段時間軍艦上都在做哪些工作呢?
那么,把火箭“裝進”發射塔架呢?簡單來說,也是三步:出廠,轉場,發射。而其中的過程,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今年1月,我國海軍赴亞丁灣護航的第40批艦艇編隊中,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艦赫然在列。
有這樣一種通信手段,能夠在通信癱瘓時迅速重建戰場指揮通信網絡,它就是短波通信。
燃料電池是一種將燃料中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發供電裝置。
小小起落架會不會折斷?艦載機起落架制造工藝又有哪些要求?
戰斗機不同的氣動布局,可以產生不同的升力效果,被稱為艦載機“隱形的翅膀”。
一次次充滿了探索的勇氣、開放的膽魄和執著的夢想的冒險。
6月5日,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展望未來,我們必須把握新軍事變革方向,更新裝備運用理念,不斷重構裝甲兵的體系、力量、功能,加快建設一支能夠遂行全域軍事任務的雄師勁旅。
算力時代看似剛剛開始,實則拉力戰早已開啟。
2021年10月,我國量子計算領域雙喜臨門:“祖沖之號”和“九章”的2.0升級版——“祖沖之二號”“九章二號”均成功構建。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中國航天員乘神舟十三號再征太空,開始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
藍天之上,戰鷹向祖國報告:空軍官兵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堅決捍衛祖國統一,堅定維護世界和平。
5月19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過程兩器分離和著陸后火星車拍攝的影像。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5月16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
現場震撼瞬間,一起來看!
據介紹,隨著戰術運用問題研究的深化拓展,該旅新裝備融入作戰體系訓練進一步深化,推動部隊戰斗力整體提升。
活動中,該支隊深入探討科技練兵的特點和規律,抓好裝備基礎操作使用、人裝結合等訓練,加速戰法訓法創新,不斷用科技力量提高部隊打贏能力。
在第78集團軍的室內專修訓練室,搭上智能快車的練兵正在“火熱”進行。
軍人保障標識牌是記錄軍人基本信息和電子傷票信息,用于身份認證、傷員救治、遺體辨認、戰時保障的智能載體。
漫無邊際的蒼茫戈壁上,一排排箱體井然有序?!按舜窝萦?,空軍首款‘移動營房’正式亮相?!?
23天來,嫦娥五號以完美無瑕的表現驚艷全球,在月球表面留下一個嶄新的印跡,在中國探索太空的歷史上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