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黃文峰(左一)為前來參觀的遼寧省軍區興城離職干部休養所官兵講解。劉志兵攝
從外表看,這是座典型的遼西農家小院,走進院子卻別有洞天:3間新房,面積加起來有100多平方米,窗明幾凈,一塊寫著“三道溝革命歷史紀念館”的牌匾掛在門楣上。
仲春四月,筆者來到遼寧省興城市三道溝鄉汪家村,探訪這座農家小院里的革命歷史紀念館。筆者走進小院,恰逢興城市第三中學師生來此參觀,一位憨厚樸實的中年漢子在一旁講解。
這位講解員便是小院的主人、紀念館館長黃文峰,今年53歲,是三道溝鄉土生土長的農民。
抗日戰爭時期,三道溝鄉成立了遼西抗日義勇軍,同日偽軍頑強斗爭;解放戰爭時期,鞏固遼西大后方的梨樹溝門大捷就發生在這里。黃文峰是聽著那段歷史長大的。時光流逝,參加過梨樹溝門戰斗的老兵相繼去世的消息傳到黃文峰耳朵里?!叭绻麄兌疾辉诹?,那段歷史還有誰能記得?”黃文峰下定決心,要將珍貴的史料留存下來,讓后人銘記。
黃文峰白天走村串屯尋訪老兵,晚上整理資料梳理歸檔,形成30萬字的書稿《青山烽火》,成為當地學校開展國防教育的主要教材。但他并不滿足,“我要建一座紀念館,讓三道溝的革命歷史史料和物件有個‘家’?!贝撕?,他開始收集與遼西抗日義勇軍、梨樹溝門大捷等有關的歷史史料和物件。
得知消息,遼寧省軍區興城離職干部休養所老干部們紛紛打來電話,為他加油鼓勁,并捐出自己收藏的老物件。隨后幾年,黃文峰輾轉收集了上百件如鋼盔、水壺等老物件,以及相關圖片和信件等史料。
黃文峰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種植梨樹維持,要建紀念館難度可想而知。直到2016年,峰回路轉、柳暗花明。新年剛過,村里通知他,政府要對他家進行危房改造。幾個月后,新房建成,在家人的支持下,黃文峰買展柜、做架子,將3間新房改成紀念館。
經過一番籌備,2017年1月6日,三道溝革命歷史紀念館正式開館。望著前來參觀的干部群眾、部隊官兵,黃文峰的眼睛濕潤了,他說,“那一刻,我覺得再多付出也值了?!?019年,該紀念館被葫蘆島市和興城市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
多年的奔波操勞,讓黃文峰看起來比同齡人蒼老許多。為了維護展館展陳,一家人更是省吃儉用,但黃文峰不后悔:“能為擦亮家鄉的紅色印記盡一分力,讓更多的人知曉那段歷史,我就知足了。不管有多難,我一定會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