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烈士安葬辦法》施行后,山東省軍地聯合推進“慰烈工程”——
立烈士墓碑 筑精神豐碑
■中國國防報記者 林 琳 特約記者 劉明奎 通訊員 劉永亮
3月26日,青島市組織軍民到嶗山革命烈士陵園祭奠英烈。圖為老兵楊志國、牟畏難夫妻在英名墻上尋找戰友姓名。榮旻湜攝
“咱們回家了!您在故土安息吧……”3月14日,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隆重舉行商建樓烈士安葬儀式。烈士后人撫摸墓碑,幾度落淚。商建樓烈士于1942年參加八路軍,在解放戰爭中犧牲。前不久,在東營區人武部和退役軍人事務局共同協助下,烈士后人在上海找到烈士骨灰,遷葬回鄉。
2月1日,新修訂的《烈士安葬辦法》施行。山東省積極推進“慰烈工程”,本著“應遷盡遷、升級改造、集中管護”的原則,征求烈屬意見,遷移零散烈士墓,今年共計劃遷移安葬760位散葬烈士。
齊魯多英烈。記者從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獲悉,該省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達30.7萬名,無名烈士7萬多名。他們大多犧牲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由于歷史原因,不少烈士散葬在山嶺之間,還有一些無名烈士陸續確認身份,需做好墓地遷移、入土安葬、就地保護工作。
“無數先烈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為革命事業作出突出貢獻。讓烈士有一個好的歸宿,是烈屬的心愿、社會的期盼,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鄙綎|省軍區政治工作局副主任、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副廳長張全華表示。
挽聯高掛,哀樂低回。3月10日,張則民烈士安葬儀式在臨沂市郯城烈士陵園舉行。郯城縣人武部、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及烈士親屬等100余人胸佩白花,夾道迎接烈士靈柩。
臨沂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領導介紹,八百里沂蒙,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該市共有縣級以上烈士紀念設施23處,就地保護烈士紀念設施8612處。他們劃分集中保護片區,規劃建設新墓穴2129座。散葬烈士墓將于年內全部遷入烈士陵園。
青山蒼蒼,碧波蕩漾。為做好烈士安葬工作,濱海城市青島著力提升改造烈士紀念設施。該市城陽區將烈士陵園改擴建工程納入2023年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新建烈士紀念館、紀念廣場、紀念碑和墓地,提升園區綠化水平。目前,北部戰區海軍某部、空軍某部和青島警備區1100余名官兵參與工程建設。
前不久,濟南市軍地聯合將陡溝街道無名烈士墓區的21名烈士集中遷葬至濟南革命烈士陵園。菏澤市完成23處縣級以下烈士陵園整修,遷移、保護烈士墓308處,進一步明確烈士家屬、村委會及退役軍人服務站三級管護責任。
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優撫褒揚紀念處處長陳志強介紹,該省制定出臺《山東省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工作任務清單(2020—2024年)》,開展為無名烈士尋親活動。近3年,該省遷葬、安葬烈士墓4813座,就地保護20855處,修整縣級以下烈士陵園26663處,幫1206名烈士找到親人。
遷葬烈士不僅告慰英烈、溫暖烈屬,也能厚植國防情懷。該省軍地在做好烈士安葬工作基礎上,積極推動烈士紀念設施管護與國防教育、紅色旅游、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融合發展。近3年來,該省有6處烈士紀念設施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7處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組織弘揚烈士精神報告會、主題教育活動3.3萬場次。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為散葬烈士遷墓立碑,就是筑牢精神豐碑?!鄙綎|省軍區政委王愛國介紹,他們將聯合地方有關部門扎實推進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落地落實,集中做好烈士安葬、遷葬和紀念設施保護工作,進一步濃厚崇尚英雄、關愛英雄、學做英雄的社會氛圍。